资料显示,我国60岁-64岁的老年人平均牙齿丧失程度是14颗,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74岁老年人全口无牙的比例为4.5%,牙齿松动、脱落现象比较普遍,这也让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人老齿落”是一种自然衰老的表现。
但其实这是不对的,牙齿只有在病理状态下才会出现松动、脱落。
正常情况下,全口牙是28-32颗,从医学角度来说,人体最早出现衰老的器官是视觉器官,其次是牙齿和牙周组织,然后是听觉、生殖器、骨骼、头发、皮肤等器官。
牙齿和牙周组织的衰老表现在牙釉质的磨耗、牙槽骨骨质逐渐疏松、牙周膜及牙龈逐渐萎缩、牙根周围毛细血管弹性变硬和营养障碍。随着这一衰老过程的发生,牙齿的根部暴露、牙齿伸长、缓慢松动,但是,不一定会导致牙齿的脱落。
牙齿为什么会松动、脱落?
每一颗牙齿都犹如一棵牢牢长在泥土里的树,牙根稳固在牙槽骨中犹如树根深深埋在泥土里,牙冠露在牙槽骨和牙龈外犹如树干立在地面上,而牙根和牙槽骨之间通过千万根弹性纤维相连,这些把牙根稳固地悬挂在牙槽骨中间的纤维,就是牙周膜。
正常情况下,牙齿可以有一定限度的轻微松动,这是一种生理性运动,这种松动多半在咀嚼食物时产生,它对牙齿具有缓冲保护作用。
但是如果牙槽骨高度降低,牙周膜数量减少,不能行使固定的功能时,牙齿就会产生松动。
牙周疾病是引起的牙齿松动的最主要原因。患牙周疾病时,牙周组织长期受到慢性炎性刺激,牙周膜纤维逐渐破坏,牙槽骨吸收、高度降低。
龋齿是导致牙齿缺失的另一重要原因。龋齿发生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人们不以为意。当发生剧烈和反复疼痛就医时,龋齿往往已经很严重了,发展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以往,由于医疗手段、经济条件等的限制,这类龋齿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而被拔除。
牙菌斑、牙垢、牙结石是导致龋齿和牙周疾病的主要原因。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它由大量微生物、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膜结构。当牙菌斑逐渐堆积钙化后就是牙垢、牙结石了。
牙菌斑粘附得十分牢固,不能用漱口或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认真刷牙是个人去除牙菌斑,预防龋齿、牙周疾病的重要措施,定期洁牙是清除牙垢、牙菌斑,祛除牙结石最有效的办法。
如何预防牙齿松动脱落呢?
关键是要树立良好的牙周保健观念,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积极防治各种会引起牙齿松动、脱落的龋齿、牙髓病、牙周病等。早期防治与牙齿松动、脱落相关的全身性疾病,比如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
2.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经常性漱口是替代不了刷牙的,它只是一个维护口腔卫生的辅助方法,所以要记得早晚刷牙哦。
3.使用家庭口腔保健用具,如牙线、牙缝刷等,有条件的还可选购牙龈按摩器、冲牙器等。牙线、牙缝刷可以清除牙齿间隙残留的软垢和食物残渣,配合牙刷使用,效果更好。
4.定期洗牙。坚持刷牙是替代不了定期洗牙的,因为牙结石一旦形成,通过刷牙的方法无法去除,医生建议一般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对于牙周炎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三个月洗牙一次。
5.缺牙时要及时镶牙。缺失的牙齿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增加其他牙齿负荷,并随之出现系列问题;同时导致咀嚼能力下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加重胃肠道负担。所以即使是只缺一颗牙齿,也要尽早修复。
6.坚果类硬食对老年人的珐琅质磨损比较严重,应适度食用,以防止牙齿受到损害。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饮酒。吸烟会引发并加重牙周炎,还会降低牙周炎治疗效果。
已经松动的牙齿,该怎么办呢?
拒绝这种两种想法和认知:
一旦牙齿松动,基本上就难以恢复,等着拔除;
任由松动的牙齿自行发展、自生自灭,自然脱落。
已经松动的牙齿,只要针对病因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治疗,多数情况下是有可能防止松动继续加重或者治愈的。
轻度松动,通过洗牙、刮治等有效的牙周治疗及患者自身口腔卫生的有效维护,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中度松动,在治疗牙周病的同时,医生可以采取临床措施将松动的牙齿与相邻的牙固定在一起,降低松动牙齿的负荷,阻止松动进一步加重。
重度松动,即朝上、下、左、右几个方位都会出现明显的动度,这个时候通常需要拔除患牙,避免该牙周围组织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波及邻牙。
另外,龋齿引起的根尖周炎等出现的牙齿暂时性松动,通过治疗是可以恢复的。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老年人口腔健康标准是到了80岁仍然保持有20颗健康的牙齿,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