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海发布
医聊第期
读懂身体,收获健康
每张嘴里都有~多种细菌,丰富的细菌和病毒、噬菌体等各种微生物都能和牙齿各取所需、和平共处。
但是,当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细菌生态不平衡之后,细菌就会持续攻击牙齿,不仅让牙齿变得难看,还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最后让不得不以拔牙收场。
但是拔牙之后就轻松了吗?当然不是。
可能要命的牙疼会随着拔牙而消失,但是天然牙具有的感受功能和痛觉防御机制会随着拔牙也消失了;同时因为天然牙能够对牙槽骨产生生理刺激,拔牙后也不利于维护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维持。
自己的“原配牙”更加了解你,不仅知冷知热,还能够感受到炸猪排的酥脆程度,生活中和咀嚼联系在一起的那部分乐趣,是人造牙所感受不到的。
我们今天来聊聊“原配牙”的好处,以及为什么会牙疼,并且想告诉大家:如果好好呵护,“原配牙”是可以和你白头偕老的。
本期嘉宾
韦晓玲
医院(医院)牙体牙髓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牙齿的结构
虽然每张嘴巴里都有很多细菌,
但是正常情况下并不危害健康。
除非,一些意外状况的出现,
(外伤/疾病/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等)
造成口腔内菌群失调,
当力量均衡被打破之后,
口腔疾病便会纷至沓来。
对于牙齿的伤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
慢慢积累的。
先来了解一下牙齿的结构↓
从上到下看牙齿
从上到下来看,
牙齿能够看到的部分叫牙冠;
还有很大一部分看不见的地方,
深埋在牙龈里,被称为牙根。
牙冠负责咀嚼、研磨食物,
而牙根负责支撑整个牙齿,
就像树根支持着大树,
遇到外力等猛烈冲击的时候,
牙根会咬紧牙关默默承受。
从外向内看牙齿
从外到内看,牙齿又分为:
牙釉质/牙骨质和牙本质。
(牙冠部分的叫牙釉质,
牙根部分的叫牙骨质)
牙釉质的矿物质含量非常高,
是牙齿坚固的铠甲,
细菌等微生物想要攻击牙齿,
首先就会败给牙釉质。
被牙釉质和牙骨质悉心保护的
就是牙本质了,
这里是核心地带,也称为牙髓腔,
富含血管/神经,
是牙齿的灵魂。
不仅给牙齿提供养分,
冷热酸甜疼……也都靠这里感知。
(所以再好的假牙也不会知冷知热)
牙髓腔的神经血管
通过牙根底部尖端的“根尖孔”
与根尖部牙周组织相连通,
也与人体的血管相通。
从酸疼到拔牙,牙齿经历了什么?
当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时,
经过长时间停留,
在口腔常驻民细菌的作用下,
会转化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让牙齿发生脱矿,
也就是说牙齿的保护壳被溶解了!
唾液和氟化物等可以修复牙齿,
但当修复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时,
牙齿的硬组织就会被溶解,
出现白斑甚至缺损(洞),
医生会诊断为龋病(蛀牙)。
浅龋
当牙体发生了龋损
且龋损部位仅限于牙釉质时,
这时,只是外围被破坏了,
牙齿的外观有了微妙的变化,
但是没有什么酸疼的感觉。
很多人会毫不在意,
如果去口腔医生那里检查,
医生将其称为浅龋。
只要及时对患牙进行充填治疗,
把牙齿表面的城墙修复好,
并定期复查。
这种程度的龋齿病变,
一般都不会出现任何不适。
深龋
如果对牙齿上的小洞不管不顾,
牙菌斑会一直聚积在这个部位。
当细菌的力量越来越强,
龋洞就会越来越深,
细菌深入到牙本质时,
就会出现冷热酸甜敏感的症状。
(遇到冷热酸甜会难受)
由于牙本质不如牙釉质坚硬,
细菌的破坏速度开始势如破竹,
当细菌军团达到牙本质深层时,
食物掉落到龋洞里会就会牙疼。
(吃到特定食物时会牙疼)
这时则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治疗,
保护牙髓。
牙髓炎
当龋坏继续发展,
只要细菌一侵入髓腔,
即使龋洞还没有到达髓腔,
就会引起牙髓炎。
程度最轻的是可复性牙髓炎,
此时冷刺激只要碰到牙齿,
就会产生疼痛,
但当刺激消失时疼痛也会消失。
这种程度的牙髓炎
还可以尝试保存牙髓的治疗方法。
但当牙齿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
且去除刺激后疼痛也不会立即消失,
就已经到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程度。
这时就必须考虑根管治疗了。
根尖周炎
如果髓腔中的炎症一直没有控制,
(患者只是把吃了点止疼片,
但是没有进行正规治疗)
细菌和毒性产物通过根尖孔
作用到根尖周组织的话,
就会引起根尖周组织的炎症,
即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常表现为:
患牙和周围组织的肿痛,
常伴有咬牙时的疼痛及牙齿松动。
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
有时咀嚼时会觉得不舒服,
或者牙龈上可以看到脓疱。
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任其发展,
感染还会通过血管向全身扩散。
因此,即使没有不适,
对于有根尖周病变的牙齿不闻不问,
也是非常危险的。
对于根尖周病变,
根管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若仅仅有冷热刺激及食物嵌塞后牙疼,
去除刺激后感觉正常,
且医生检查蛀洞没有累及牙髓时
可采取充填治疗手段,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牙。
补牙:通过工具去除龋坏组织,并将牙齿预备成窝洞,使用牙科材料填充缺损部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如直接充填、垫底充填、间接盖髓或直接盖髓后充填等。
而当龋损累及牙髓时
则会出现持续性的牙疼,咬物疼痛,
甚至夜间疼痛加剧的症状,
此时说明细菌已经导致牙髓发炎,
就需要综合考虑根管治疗的方案。
根管治疗
通过机械清创和化学消毒的方法预备根管,将牙髓腔内的坏死组织、细菌清除,最后进行严密的根管充填,消灭细菌生存空间,防止再次发生感染。
但对于一些更加特殊情况,
则要用根尖手术进行处理。
如果保留“原配牙”的努力都不行
则只能忍痛拔牙了。
拔牙之后要注意什么?
但拔牙并非一了百了。
冲动拔牙的代价,
往往比治疗、修复还要大。
即使是到了不得不拔牙的程度,
拔牙之后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当拔除牙齿后不及时修复
首先会影响咀嚼功能,
嚼不碎的食物将加重胃肠负担,
同时会影响美观和发音,
造成“说话漏风”;
此外,缺失部位周围的牙齿之间
力量传递被打破,
会导致邻牙倾斜及对颌牙伸长,
进而引起咬合干扰和创伤。
拔牙后及时修复
就算及时修复也会有一系列问题:
1、拔牙后,装了活动义齿
(一种可以摘戴的修复体)
初戴会有较大的异物感,
同时咀嚼效率也比较低,
还需要每天摘戴、清洗。
随着使用时间延长,
起支撑作用的牙龈和牙槽骨
不可避免会有萎缩、吸收,
还会导致假牙不稳定。
2、拔牙后,装了固定义齿
固定义齿通过邻牙来固定,
这就要求缺隙两侧牙齿有较好的基础,
同时会磨除两侧牙齿的正常组织
以通过固定桥方式修复。
这种方法对两侧好的牙齿损伤较大。
3、拔牙之后,装了种植牙
种牙即将人工材料填入牙槽骨,
一是周期较长,
二是对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要求高,
第三,价格昂贵。
我们应该怎样陪伴牙齿?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早晚正确刷牙,
选用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刷牙,
三个月左右更换牙刷,
也可以配合牙线、牙缝刷等。
饮食方面做到少喝碳酸饮料,
科学吃糖/少吃硬物/避免偏侧咀嚼。
因此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口腔健康,
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同时半年至一年洗一次牙,
以防牙齿发炎及松动。
当牙齿已经出现蛀洞或者缺损
要及时治疗,
因为一旦蛀洞和缺损出现
就更容易积聚食物残渣,
进一步加重病情。
门诊常见误区和问题QA
Q:
我的牙齿只掉了一小块,不痛,不需要治疗吧?
多数情况下,正常健康的牙齿在咀嚼大部分稍硬的食物时,是不会出现被硌掉一小块的情况的。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说明牙齿或多或少可能存在发育不良或龋损,这时需要及时就医,请医生具体判断是否需要补牙。
如果长期不治疗,牙齿可能会进一步龋坏,出现疼痛等不适,当出现神经痛症状时则需要根管治疗,会更加麻烦,也可能因为缺损导致牙齿折裂而拔牙,都比补牙更麻烦。
Q:
牙齿缺一块,只需要补牙就行,不需要做根管治疗了?
一旦医生检查发现牙齿的龋坏已经深入牙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神经,这就意味着细菌已经侵入了牙髓。
如果单纯补起来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细菌仍存在牙髓中不清除干净会蔓延和扩散,长此以往将会出现“神经痛”,令人寝食难安,甚至导致牙齿根尖部分发炎而引起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Q:
根管治疗后无需做牙冠?
根管治疗完的牙齿虽然不痛了,但是失去了牙神经的营养供应,牙齿脆性增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折裂。
而且对于大面积缺损的患牙,仅仅是根管治疗后的树脂充填治疗是很难恢复其形态和功能的。而牙齿表面复杂的尖窝形态对于咬合和食物研磨有重要意义。充填治疗所用的材料也无法承担起大面积牙齿缺失后咀嚼功能恢复的重任。
所以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是建议做牙冠修复,牙冠修复即可以起到保护牙齿防止折断又可以恢复牙齿解剖外形,起到更好的咀嚼作用。
Q:
牙齿少了一颗没关系,用其他牙齿也一样的?
短期内缺少一颗牙,可能对于咀嚼的整体效率影响不大,但是长期缺牙不及时修复,缺少咀嚼力的刺激会导致缺牙处牙槽骨萎缩。
同时缺牙处相邻牙齿和对颌牙齿失去相互作用力会发生移位和伸长而引起食物嵌塞,同时可能会导致咬合异常,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颞下颌关节系统疾病。
Q:
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不会再疼了?
根管治疗是清除根管内部的感染物质的治疗方法。当牙齿炎症到达根尖组织引起根尖周炎时,根管治疗后短期内根尖周炎症无法完全消退,仍会有疼痛不适症状。
较为严重的根尖周炎症或者非炎症性病变仅仅依靠根管治疗是无法治愈的,还需行根尖手术治疗以完全消除病变。
此外根管治疗过程中消毒药物可能会通过根尖孔到达根尖外部,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疼痛不适。由于根管系统非常复杂,每个牙齿的情况有所不同,根管治疗后可能还有一些细小的根管侧枝残留发炎坏死的神经,导致疼痛,此时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行二次根管治疗。
总结
“原配牙”是最适合自己的牙齿,TA的保留,对我们维持身体健康和保证生活质量非常重要。但是当牙齿损坏严重,无法治疗修复时也不得不拔除。
因此为了保留天然牙,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好预防保健。
总而言之,日常我们要注意口腔卫生和保健,医院检查,一旦出现问题需及时治疗,这样才能最大限保留口内天然牙,提高生活质量。
祝你,能够和“原配牙”白头偕老噢~
本期支持:医院(医院)
栏目支持: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
漫画支持:医学也要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