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永刚春田妇儿
女性朋友在准备怀孕前,医院做详细的妇科检查,而口腔检查往往会被忽视,但实际上,孕产期却是口腔问题的高发期。
在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边托着腰一边捂着腮的孕妇,一脸痛苦地来咨询牙病的治疗。
为什么孕产期容易患牙病?
女性怀孕及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黄体酮水平上升很快,导致正常情况下能够耐受各种发病因素,而在孕期出现抵抗力的下降,容易导致牙龈充血、血管增生、牙肉变薄等牙周疾病。
(图片源自网络)
另外,加上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的改变,容易忽略口腔卫生,导致龋齿产生或加重,严重的引起牙髓炎。
孕产妇容易患的牙病有哪些?
1、妊娠期牙龈炎
牙龈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孕激素水平随孕龄增加而上升,牙龈对微生物刺激的反应性就增强,使得牙龈充血肿胀,颜色变红,刷牙容易出血,偶尔有疼痛不适的感觉。
若不注意口腔卫生易患炎症,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刷牙时牙龈出血,牙龈发红、松软、肿胀、肥大。
2、牙周炎
牙周炎主要是由牙龈的局部因素(牙石、菌斑等)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
因为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导致牙槽骨吸收而发展为牙周炎。
怀孕后黄体酮水平升高,导致孕妇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从而导致牙周炎症。
如果怀孕前就已经患有牙周炎而没有及时治疗,在怀孕期间不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维护,会导致病情加重,引发牙龈出血、疼痛。
3、龋齿
准妈妈喜食甜酸食物,且一般进食不规律、频率较高,再加上身体不适、思睡懒动,对口腔卫生便有所大意。
此外,孕吐使口腔呈酸性,容易使牙齿表面脱矿,这些都是准妈妈易患龋齿的原因。
当龋齿蛀到一定程度,影响到牙神经时,就会出现冷热刺激痛或自发痛,晚上睡觉时疼痛加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牙髓炎。
4、智齿冠周炎
智齿因不能正常萌出常导致周围软组织发炎,且智齿位置靠后,很难清洁到位,而准妈妈由于各种原因口腔卫生变差,发病率更高。
轻者牙龈肿痛,在咀嚼及吞咽时加重,重者面部肿胀、张口受限或发热,不仅影响进食及生活,也使准妈妈产生焦虑情绪,不利于胎儿的生长。
5、牙齿松动
人的牙齿本来是有一定生理性动度的,牙根是靠牙周膜与周围的牙槽骨相连而牢固地立于牙槽窝内。
妊娠期由于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到牙周组织(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稳定性,牙齿的生理性动度因而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准妈妈在孕期某个时期会感到“牙松”了。
在孕前如果牙齿周围组织原本是健康的,这种现象在分娩后自然会消失。
6、妊娠性龈瘤
妊娠性龈瘤的龈乳头为鲜红或紫红色,质松软,光亮,易出血。牙间乳头甚至可呈桑葚样,一般无痛,妊娠性龈瘤随着妊娠月份的递增而增大。
分娩后妊娠瘤能自行缩小,但必须除去局部刺激物才能使病变完全消失。
孕产期如何预防牙病?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孕产期应比平时更加注意口腔卫生。
(图片源自网络)
早晚一次刷牙、每次刷牙至少3分钟;
养成晚上刷牙前用牙线或冲牙器的习惯;
最好每次饭后、吃过甜食或其他东西都要漱口或刷牙。
2、平衡膳食
少吃高粘性、高糖量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
补充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质;
补充各种必须的维生素、钙和微量元素。
3、定期口腔检查
医院做详细的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已经存在的口腔隐患。譬如,填补龋洞,洗牙或龈下刮治等彻底清洁以及必要的智齿拔除。
孕产期患牙病要及时就医诊治
孕产期出现牙周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进餐,影响孕产妇的营养吸收。
当孕妇发生牙龈炎时,细菌很有可能顺着体液进入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胎膜早破,引发早产。
产妇不及时治疗牙科疾病,牙周细菌会通过唾液来传播,很容易通过喂食、亲吻等亲密动作将细菌传染给宝宝。
现在很多孕产妇一般孕期、医院,生怕会对胎儿或者哺乳造成影响。等严重到脸肿了,发烧了,医院的时候,通常治疗起来较麻烦,这样反而容易会对宝宝有影响。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牙科常用的麻醉剂局部使用,不会对胎儿或婴儿有什么影响。
孕期治疗牙齿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孕期治疗牙齿的最佳时间是孕中期。
孕早期比较敏感,孕晚期也不宜受刺激,防止宝宝早产,所以这两个时期都要格外谨慎。
孕早期和孕晚期,可以做最简单最保守的治疗,缓解疼痛。
(图片源自网络)
孕产妇治疗牙齿时别忘了向牙医表明自己怀孕或者哺乳的身份,以便牙医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治疗方案。
总之,预防大于治疗,有病早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