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皮肤科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72652.html年的7月,我毕业了。回想3年前的夏天,同样的毕业季,我怀着憧医院,开始了我3年的口腔全科专业的住培生涯。在这里,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穿过迷茫,成长为一个医生。这段有笑有泪的历程,是各种思考与回忆拼凑成的临床知识与经验。初入临床的我们,都急切地渴望带教老师给我们更多的动手机会,也有不少同学因为老师不给操作或者少给操作的机会而感到郁闷。我的第一位带教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你属于踢一踢、动一动,甚至踢两下才动一下的那种人”。初到一个新的轮转科室,我总是喜欢站在别人后面看,也不出声,就悄悄地看,不懂就想想、再想想,小心翼翼地问,得出答案,再三思考,然后再尝试去做。与一起共事的同学相比,我真的很“不积极”,因为我很“谨慎”,用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很“从心”。老师还友好地安慰我“没事,至少不会惹事儿”。可能我的个人习惯就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接触新的知识,都会先学会看,仔细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在脑海里模拟十遍百遍再去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没错,但是当“真理”已存在时,我们也许应该先参透一下,再去实践,再检验新的真理。因为我们是医生,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最起码的尊重。等我们慢慢熟练操作了,老师常常让我们接诊病人,对于“我们独立接诊,并且约了自己的病人”这件事,其他专业的学员都会惊讶:“你们竟然还有自己的病人!”是的,这也是我们口腔科的特殊性之一。我想参加住培的同学中,不乏理论知识丰富而扎实的“学霸”,也不乏心灵手巧的“艺术家”。但作为口腔科住培生,我们有一个更重要的学习方向――诊断思路!对症治疗,也许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对因治疗,实现治标治本,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正确的治疗,异病同治,牙髓炎和根尖周炎,能通过根管治疗去解决;中龋和深龋,可以通过充填来解决。但是操作的小细节不尽相同,预后亦然。例如急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可以通过根管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治疗步骤如何执行,却和疾病的成因息息相关。更有甚者,错误的诊断导致错误的治疗。假如我们错把牙髓炎当成深龋,充填后患者会出现疼痛,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错把深龋诊断为牙髓炎,无辜的牙髓就要被“错杀”了。而这些错误,本来就应该避免。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我们拥有正确诊断的基础。但是诊断中的反证思维,会帮助我们少犯错误。曾经有一名患者,第一次就诊的主诉是左下后牙咬合不适。检查发现左下颌第二磨牙颊侧有隐裂纹,充填后无好转,诊断牙隐裂及牙髓炎,建议患者根管治疗。患者要求考虑后再决定是否做治疗。半年后再次因同样的问题就诊,这次发现了咬合面的小裂纹,温度测试有不适感。遇到这个问题,看到以前医生的病历,我们很容易落入一个思维定式,认为患者就是因为牙隐裂造成的牙髓炎,应该用根管治疗来解决。但是,初步处理时发现牙隐裂导致牙髓炎的结论是成立的,但是排除了个人痛域的不同导致的个体感觉差异后,我们会思考,未达髓顶的隐裂纹是否足以导致牙髓炎?得到否定的答案后,细查其他原因,我们发现,“患牙”的远中颊侧看到了阻生的智齿露出了它“试探”的小头。治疗措施就是拔除了智齿,让我们的第二磨牙“回归正常生活”。口腔门诊中,没有太多繁琐的全身检查与冗长的病历记录。很多时候,接诊是一件几分钟内就完成的事情,一个个简短的病历却并不简单,良好的诊断思路,让我们少走弯路。正确的诊断之后,还有一项技能,叫做“人文沟通”,一项和患者“斗智斗勇”的技能。口腔科门诊是个特殊科室,因为治疗方案选择多,价格浮动大,各类诊所遍地开花,加上各门诊医生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百度说”,还有“别人说”……如何让患者理解(是理解,而不是让患者接受)你的治疗方案,就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了。例如我们常常接诊的患者主诉“医生,我牙齿有个洞,不痛的,你帮我补起来吧”。我们检查发现,主诉牙有深龋洞,大量腐质,没有探痛,X线片显示患牙龋损已经到髓腔了。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会问自己,一定能直接充填吗?去净腐质,估计已经到牙髓了,所以术前我们要和患者说清楚“患牙龋深,去腐过程中有穿髓的可能性,不一定能直接充填,有可能要做根管治疗”,如同做手术,“知情同意”非常重要,和患者说清楚了,患者同意了,我们才能开始治疗。万一患者不同意怎么办?有时候真的只能“凉拌”。因为此种情况下,如果给患牙直接充填,原本不痛的牙回去疼痛了,那么错的还是我们,因为我们违背了治疗原则;如果患者症状很明显,例如急性牙髓炎,我们要充分告知患者病情与治疗计划,征得患者同意,选择先开髓开放,减轻患者痛苦。还要和患者强调复诊。再举一个例子,一个没有系统疾病、没有特殊用药史、没有家族遗传病史、体检正常的年轻女性,晨起及刷牙时牙龈出血(可自行止血),口腔卫生差,牙结石Ⅱ度,软垢Ⅲ度,牙龈红肿,探诊易出血,全景片显示牙槽骨高度在牙颈部下3mm,诊断为牙周炎。常规情况下,我们告诉患者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简单地说就是“洗牙”。此时,我们经常听到一句台词“别人说,洗牙会把牙齿洗坏的,会洗松牙齿,洗完牙缝就变大了,洗完牙齿会很酸……”第一个,保持微笑,第二个,保持微笑……第N个之后,我们就“爆炸”了。脑子里重复一万遍“到底是‘别人’给你看牙呢,还是医生给你看牙呢?”这时,我们要用专业知识向患者传达诊断及治疗方案,并且做好健康宣教。大多数患者是来解决问题的,也是能听进去的。但总有一小部分人不能接受,觉得“你这个医生,不开药给我,连这个都治不好,忽悠我花那么多钱洗牙”,这样的“批评”,我们会听到很多,逐渐的我们就“佛系”了……因为世界上有两件难事,那就是“把你的想法塞进别人的脑袋,把别人的钱放进你的口袋”。住培期间,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还要学习一件事情,就是健康宣教。这是我学习期间感触很大的问题。比如,牙周炎,如同上文所说的,很多人并不理解“洗牙”是一种治疗手段,不明白牙周炎形成的原因,听信“别人”的说法,长期牙龈出血、口腔异味,都不愿意洗牙。儿童龋病和根尖周病,以及最后导致的乳恒牙早失,就像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非常长。很多孩子,来的时候,全口蛀牙,三四岁时就要做根管治疗,六七岁时就要拔掉乳磨牙,六龄齿在七八岁时就已经牙髓炎甚至变成残冠了……这一切,都源于一句话“还会换的嘛”。大部分家长听到孩子的牙齿情况很糟糕,都会后悔,也有少部分家长不以为然。口外的间隙感染和癌症,“三进三出”病房,看着口腔癌症的患者年龄分布从七八十岁,到五六十岁,再到三四十岁。最近听到病房里最年轻的患者才27岁。与亲戚朋友说起这些,他们都会惊讶地说:你们牙医也要值夜班吗?嘴巴牙齿也有癌症的吗?很多长期创伤不注意,烟酒不注意,嚼槟榔……这些诱因都在大众的不以为意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至于间隙感染,也是近来频发的,肿胀、流脓、瘘管,呼吸困难……都是因为病灶牙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让我感到,大众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保健意识的缺失,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工作期间,我也常常与病人“提两句”,希望他们多增加点口腔健康意识。口腔科还有一个神奇的治疗方式――话疗。“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在口腔科同样适用。曾经接诊过一位颞下颌关节疼痛的女性患者,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眼泪。当时患者来就诊,主诉是颞下颌关节疼痛一个月了,肌肉酸痛,检查关节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询问病史逐渐发现,患者更年期,压力大,焦虑,睡眠质量差,甚至失眠,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肌肉也紧张。出现疼痛后,患者更加紧张,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的问题。聊着聊着,患者哭了。耐心倾听,向她解释了疾病的诊断、病因和治疗之后,患者微笑着走出诊室,让我瞬间感受到作为医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请大家记得,我们不是单纯的牙匠,而是一名口腔科医生。住培期间,经历了执业医师考试、住培结业考核“两场大考”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型考试,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承受了很多压力。在基地带教老师和同期小伙伴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3年的学业。感谢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事。从医学生变成医生,医院员工,我们常说“不过是从一个身份换作了另外一个身份”。医生,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职业,换了另一种身份,仍需继续努力,正如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医院口腔全科专业基地级住院医师卢淑芬 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